广泛使用的前列腺癌 PSA 检查

文章来源:健康时报 2018-06-15 09:55

【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

作为“百病之王”的癌症,这几年发病率逐渐攀升,让大家“谈癌色变”,加上“亚健康”、“癌症早期筛查”等概念的广泛传播,定期体检已经成为健康生活,预防癌症的“政治正确”。

数据显示,我国男性肿瘤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大幅上升,男性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女性。父亲节将至,商家纷纷借势推出“父亲节肿瘤体检套餐”,噱头感十足。可孝顺的子女们是否知道,这些套餐项目并不一定能准确查出癌症!

某肿瘤医疗机构父亲节活动

肿瘤标志物并不一定代表肿瘤的发生

医生朋友们常常会接到亲戚朋友的咨询,如“甲胎蛋白8.55是不是得肝癌了?”、“CA125到了40,有没有卵巢癌?”,解释起来有点哭笑不得。

这些新出的“防癌体检套餐”最具特色的是常常加入了肿瘤标志物的筛查。如上面提到的甲胎蛋白与CA125。非专业人员可能会被名称误导:既然叫做“肿瘤标志物”,它肯定“标志”肿瘤,看它就知道自己有没有患肿瘤。但肿瘤标志物很多情况下说明不了问题,在临床上,医生往往是最后才会看一眼这些指标的。

就算是在肿瘤标志物中特异性比较高,广泛使用的前列腺癌 PSA 检查,实际上它在前列腺增生、前列腺炎、尿潴留、会阴损伤、前列腺梗死、肾功能衰竭等非肿瘤疾病中也可能增高。

美国之前的建议是五十岁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。PSA检查在美国的普及,总体上来说带来了一定收益,让前列腺癌的总死亡率降低了25%。

可是,PSA检查对于个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,平均下来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命,还可能多带来诊疗的苦楚:在 1986 年到 2005 年这二十年间,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,5000 人死于手术,1 万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,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,20万-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曾表示:“我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,很可能会害了自己。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,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,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。”

所以说,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,不必惊慌,它不一定代表着肿瘤的发生。这些检查可能对延长生命也没太多帮助,如果是误诊,还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。

 
Copyright © 1999-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
温馨提示: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,向全国专家提问!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┊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